字号:

法国复兴新政前途坎坷

国研院 时间:2017-05-09 作者: 邢骅 责编: 龚婷

2017年5月7日,法国总统选举迈过乱局丛生的不寻常历程,终于落下帷幕。以非左非右党派为标牌的前进运动领导人马克隆从群雄逐鹿的缠斗中过关斩将,破茧而出,荣任法国第五共和国第8位总统。法国当代历史出现拐点,翻开新的一页。右、左翼主流大党轮流执政的传统格局黯然退场,新人携带新主张登台执掌国家大权。马克隆汇集选民支持的利器是他竞选的主调——国家的复兴。这使他在选情多变的环境中,一直保持了两轮投票前民意的领先,并在令人屏息关注的终点对决中,以得票率6成多的明显优势击败了极右派勒庞。大选中其他竞争者,虽也无一例外地以“决裂”,“改革”“振兴”等改变现状的口号为竞选许诺,但对比起来,有意与传统政治拉开距离的马克隆的复兴、求新主张则更令人信服,更有动员力量。

复兴在法国真是时代的要求、公众的呼吁。半个多世纪前,以做大国、干大事为初心而建立的第五共和国,经历环境变迁的磨损,虽然仍在努力以中等国家的实力维持大国地位,但奉行的政治制度已有生锈、失效,轮流上台的右、左翼两大主流政党皆治国无能。公众对老制度、老政治家深度失望,盼望国家治理黑洞的尽头出现新的亮光。去年11月,法国几家著名媒体与民调单位联手做的调查结果是:77%的法国人认为民主制度运作“越来越糟”;32%的法国人认为“其它政治制度可能与民主制度一样好”,而2014年仅有8%的人这样认为。

公众对现有政治信任度的大跌,在此次大选中引爆了主流两大党的几近崩溃性的败退,由此留下的大片政治空白促使新生力量登场、得势。马克隆基于对国家痼疾的比较敏感的认知,举起国家复兴新生的鲜明旗帜,组建了以破旧而“前进”为名的竞选团体,迎合了不少选民,尤其是求新的年轻人和城市知识阶层的期待,一些政治人士亦见风使舵脱离原在阵营,向其靠拢。

马克隆是法国历史上最年轻的总统,胸怀大志,追求创新,给政坛吹来新风。他不畏俗见地与高龄夫人,亲密携手出入公共场合甚至都增添了他的人气。但是应该看到,马克隆得胜虽阻止了极端、民粹主义在法国这一重要地点得手,在本国和欧洲得到相当普遍好评;但这一胜利却肯定不会自动转化为掌权后的一路顺风。马克隆复兴国家的愿望很好,但当前法国的多种痼疾难愈,加之,经过大选一番空前激烈的争斗,社会分裂加重,震荡未消,实施复兴的客观环境布满荆棘。马克隆得胜后的演说也清醒地承认,他要团结全国,弥补分歧,面临极大的责任。

马克隆面临的挑战之一是,组建新的执政团队面临为难的选择。一方面,他为了强调求新,之前已声称要汲取以往教训,不与传统两大党合作共治,不用以前政府的部长,以维系新政体的稳定,“摆脱老一代政治的阴影”,同时,他还宣称在未来议会选举中,他也可以独立提出竞选人名单。另一方面,马克隆事实上并不享有比较广泛和踏实的政治基础。他在法国传统政党的土壤上扎根较浅,前进运动不过是应时而建的竞选团体,马克隆的人气上升在一定程度上也是被老党派的暮气和极右翼的荒唐而衬托出来的。法国仍有一些政治人士和群众反对他当选,或对他执政成绩没信心。此次投票弃权率极高,助他决战取胜的选票中相当比例只是为挤掉勒庞,并非意味对他的无条件支持。马克隆如坚持完全另起炉灶,打造为他护驾的政府班子及议会多数,与传统政治断绝关系,可能难以如愿以偿。6月份举行的议会选举是考验他开局政治能否得手的一道关口。

马克隆面临的另一挑战是,有无高招、新招解决一直困扰社会的经济与安全两大难题。他在竞选中提出“快乐的全球化”、“自由的社会主义”,等主张,有去左、右翼政策之短,走出创新之路的意图,但是,法国经济、安全领域的困局是结构性的:在保证社会福利公正、持久和提高经济效益与竞争力之间;在维系种族、信仰平等、对外开放和控制移民,防止极端、恐怖主义传播之间的两对矛盾极难彼此兼顾。社会不同集团的利益错位、群众接受改革举措的困难;林林总总的党派间的相互排斥等因素,使得左、右翼政权调整政策空间都极为狭窄,种种腾挪移动都一直未能找到有效的,为群众满意的政策。马克隆表示要既提高企业竞争力,又自称“就业后选人”,关注群众利益,有些政策新意,但是否会比被他贬斥的右、左老前辈做得更好,值得质疑。

法国是西方大国,欧洲领衔国家,国内政局演变具国际意义。马克隆当选总统证明多数法国人尽管非常不满现状,但拒绝了勒庞反全球化、反欧盟的极端、有害主张,欧盟为之特别欣慰。但是法国政治与欧洲国家政治共有弊端,一样深刻难治。法国以复兴为主旨的新政局演变存在不确定性。欧盟在内外交困处境下的重振一体化的举措也同样存在不确定性。

马克隆在竞选期间表示重视与中国的盟友关系,希望保持与中国的政治和外交合作。据报道,他个人也欣赏中国政治中的实效、开放的理念。马克隆当选后,中国习近平主席很快致电祝贺。有理由在法国新政时代,对中法关系的继续良好发展持乐观估计。当然,开创进而加强两国领导阶层的相互理解与信任,明确双方平等互利合作的途径,还是双方应做的一项重要工作。

(来源:环球锐评,2017年5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