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法国大选:“变革”还是“革命”

国研院 时间: 2017-04-24 作者: 崔洪建 责编: 龚婷

法国大选在军警荷枪实弹的守护中进入冲刺阶段,深受恐袭威胁困扰的法国将做出“第五共和国”历史上最为艰难的政治抉择:是将国家的前途交到来自传统中右翼老成持重的菲永手里,还是更大胆一些,委托给那位高富帅但显稚嫩的马克龙,或者放开手脚豪赌一把,让高喊“法国第一”的勒庞或是“挑战资本主义”的梅朗雄带着尝试一下过山车的滋味?

如果选择前两者,法国或能就此走向充满阵痛但前景尚可预期的变革,但后两位入局,无疑将给法国社会带来一场“革命”。

民意不满,民心思变

从未有过如此众多不同政治背景的候选人同台角逐,从未有过优劣势都如此明显并集于一身的候选人们让选民难以取舍,法国大选也从未承担过如此艰巨繁重的使命:既要“拯救法兰西”、阻击民粹政治在西方的泛滥,还要维系欧洲一体化的命脉。

在这些纷繁乱象背后,是法国民众的极度失望情绪。从萨科齐手中接棒的奥朗德政府经历了“失去的五年”,没能让法国经济振衰起敝,也没能让法兰西在国际舞台上重振雄风,反而错过改革时机,导致社会矛盾加剧,经济和安全风险交替上升。法国即便在欧洲政治的权力游戏中也沦为了德国的配角,更不用说去世界舞台上风光了。在法国民众看来,来自左、右翼的解决方案都已归于失败,是时候打破传统政治格局、尝试其他路径了。因此尽管四位支持率领先的候选人具体主张各异,但都有法国现状难以为继、亟需革故鼎新的共识。

民心思变的急切之下,法国民众求变的方向又是如此分化、难以捉摸。他们通过民调支持率的方式“任性地”将从极右到极左的解决方案都摆上了台面。既有菲永“撒切尔主义”式的自由化改革方案,也有梅朗雄“大锅饭”式的激进路线;既有马克龙继续“拥抱全球化、力挺一体化”的情怀,也有勒庞坚决“拒绝外国人、拆解欧元区”的极端。在法国社会共识破裂、利益纷争的形势下,候选人们针对特定人群极尽宣教、利诱之能事,反过来进一步强化了不同人群的利益诉求和割据态势,这是导致主要候选人都有政治基本盘又都难以继续拓展的主要根源。

改革还是自由,这始终是个法国式问题

但在缺乏安全感和获得感因而急于求变的法国社会,民众政治心理的变化看似莫衷一是、起伏难测,实际上仍是有迹可循:法国社会分裂的现实正划分出不同利益群体,候选人们据此计算出自己的人头账。勒庞的基本盘是失意阶层、失业人群和本土至上主义者,菲永则很符合“外省绅士”、稳健保守派和务实改革派的口味,马克龙成为中上层既得利益者和理想派的希望,梅朗雄则无疑是收编左翼候选人阿蒙溃不成军的支持者、并将左派主张推向极端的最好人选。

在锁定利益群体的基础上,向某种传统“回归”就成为以占领价值高地、赢得更多支持为目的的另一条政治轨迹。马克龙呼唤回到“自由、平等和博爱”三原则,勒庞想要唤醒高卢人的“荣光”记忆,菲永的古板绅士形象和求助于“戴高乐主义”也是鲜明的回归迹象,更不用说梅朗雄的激进左翼与“法国大革命”之间虽然遥远但仍清晰可辨的精神传承了。

法国历史学家托克维尔在《旧制度与大革命》一书中,将“改革”与“自由”之间的优先和节奏问题作为法国政治的两难命题,眼下法国民众似乎也在做着同样困难的选择题。如果第一轮选举“用心看颜值”、第二轮选举“用脑看能力”真是法国大选的规律,那么选民在第一轮选举中尽可以自由感性,出一口恶气,然后再认认真真地为国家的前途命运着想,在第二轮让理性主宰自己,就像2002年大选第一轮把老勒庞选上去然后又把他抛弃一样。但眼前的选举第一轮就至关重要:如果选民“任性而为”,很可能就会把极左极右的“革命力量”送进第二轮,让法国走上急剧颠簸的未知之路。

就在大选前夕,恐袭的枪声在象征着巴黎繁荣的香榭丽舍大街响起,这无论如何都不是一个好兆头:无论是选择“变革”还是“革命”,法兰西的自我救赎之路都不会平坦。

(来源:《环球时报》,2017年4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