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一带一路研究中心> 丝路博览

丝路博览

古代中国无"丝绸之路"名词 汉朝有"通西域"词汇

时间: 2015-08-17     作者: 梁二平    责任编辑: 李敏捷

  自“海洋强国”进入十八大报告后,“海上丝绸之路”方面的话题不断,其中“起点”成了热点。南起点,北起点,瓷起点,茶起点,中国沿海到处都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弄得大众不知所云,网上时有帖问“哪里是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

 

何来“海上丝绸之路北起点”

  诸多起点中,近来出来个比较搞笑的北起点。新华社日前发的一个图片新闻:近日,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与河北黄骅市博物馆合作,开展河北黄骅市海丰镇遗址出土文物资料整理修复工作。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冯恩学认为,“古代海丰镇以盐而兴盛,因瓷器贸易而繁荣。通过海丰镇遗址表现出的特点,结合海丰镇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记载,海丰镇遗址应为宋金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的北起点,瓷器从这里远销东北亚、韩国、日本及更远的一些地方。”考古人员展示了在河北黄骅市海丰镇遗址出土的宋金时期“飞龙”铜镜。

这个河北沧州边上飞出来的新闻被各地媒体以“北起点”为热点刊发,如此会不会再有元代的南起点,北起点,明代的南起点,北起点……起点如此之多,实为乱“点”。所以,有必要说一说何为“丝绸之路”,何为“海上丝绸之路”,何为的“起点”与“始发”。

 

舶来的“丝绸之路”之说

  古代中国没有“丝绸之路”这个看上去很“友好”、很“贸易”的名词。

  汉代以来东西交往最为著名的词汇即“通西域”,当年大汉主动派使西行,一是招兵,抗外侵;二是买马,买汗血宝马,也是为打仗;与丝绸贩卖没任何关系。两千年来,中国并无“丝绸之路”之说。关于东西交往,王国维在他的《西胡考》中曾说过,“自来西域之地,凡征伐者自东往,贸易者自西来,此事实也”。这是陆上东西交往的一个“方向性”的非常准确的定位。

今所谓“丝绸之路”是个舶来语,是德国的地理学家李希霍芬1869年至1872年在中国考察时创造的词(实为德国搜刮与侵占中国打前站)。这个词在所著《中国》中提,原指中西陆上通道,因为在这条路线上进行的主要贸易是丝绸,故名。这个词当时没被学界广泛使用,直到20世纪末,中国搞改革开放,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了一个为期十年(1987-1997)的中国通往西亚的陆路考察,课题命名为:INTEGRAL STUDY OF THESILKROADROADS OF DIALOGUE。中文的意思是:“丝绸之路:对话之路综合考察”。

 

“海上丝绸之路”的由来

  李希霍芬在《中国》一书中提出“丝绸之路”后,有些学者认为,中国的丝绸不仅从陆道运往西方,而且也经由海道。法国汉学家沙畹(1865-1918)在其所著《西突厥史料》中曾提出,“丝路有海陆两道”。但没人命名“海上丝绸之路”,时间转眼就到了20世纪末。

  199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87年的“丝绸之路”之后,又发起的“海上丝绸之路”综合考察船“和平方舟”活动。这支由30个国家50多位学者组成的考察队,于199010月,从马可·波罗故乡意大利威尼斯,乘阿曼苏丹王室提供的“和平”号考察船,沿古代商船航道向东行驶,于1991214日抵达泉州后渚港。

  值得注意的是,这个考察活动是从西向东,而非自东而西。说明,当年中国对西方的诱惑力远远大于西方对中国的诱惑力,贸易方向由此形成。另外,这次航行的最东点并非泉州,而是长崎。这次活动从西方的威尼斯航行到东方的日本长崎,途经16个国家和22个海港城市。

正是20世纪的最后十年里,“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才成为显学。

 

广东人先提出“始发港”

  中国人历来爱争第一。有了海上丝绸之路,就有了始发港之争。“始发港”之命名出自广东。2000年广东学者以“徐闻——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项目率先启动了“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专题研究,此后,广西也启动了相同的项目,并于2004年召开了“合浦——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研讨会。在两个始发港的争论中“海上丝绸之路”成为了丝路研究中的新方向、新课题和新命名。

  广东,广西始发港之争,都是《汉书》惹的祸。据《汉书·地理志》载:“自日南障塞,徐闻、合浦船行可五月,有都无国,又船行可四月,有邑卢没国……黄支之南,有已不程国,汉之绎使自此还矣。”这是中国官方商船从南方港口至东南亚各国进行海上商贸活动的最早记载。

  广东的研究者据此认为:汉代的徐闻是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

广西的研究者据此认为:汉代的合浦是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

 

徐闻有“始发”汉港

  徐闻汉港在南山镇(原五里乡)仕尾岭。1993年底,广东考古专家在五里乡发现大范围的汉代生活遗址,出土大量有文字的“万岁”瓦当,绳纹、乳钉纹理板瓦,筒瓦和陶器,以及“臣固私印”。还出土了有文字的“宜官”、“帝君百石”、“曲目”等印纹砖。专家由此推断,此处即是汉徐闻县治所在地和徐闻港遗址。2010年我到这里考察时,这已建成“大汉三墩”旅游区。

徐闻的历史地位,除了《汉书·地理志》中关于海上贸易的记载外,另一个重要的记载在唐代的《元和郡县图志》中。此志是我国现存最早又较完整的地理总志。据《元和郡县图志》载:“汉置左右侯官在徐闻南七里,积货物于此,备其所求,与交易有利,故谚曰:欲拔贫,诣徐闻。”

 

合浦也有“始发”汉港

  公元前111(汉元鼎六年),汉武帝灭掉造反的南越国之后,在岭南重新设立了九个郡,即南海、苍梧、郁林、合浦、珠崖、儋耳、交趾、九真、日南(后三郡今为越南)。汉时的北部湾,基本上归合浦郡所辖,至东汉时,合浦郡尚统有合浦、徐闻、高凉、临允、珠崖五县。

  汉代,合浦、徐闻等郡县同时建立,这一点很清楚,但不清楚的是合浦“郡治”到底设在哪里?徐闻县文化局的“徐闻通”吴凯主任对我说,据《大清一统治》载,合浦郡治在徐闻。但我还注意到合浦学者的另一说,清代以前诸多文献都说合浦郡治在合浦。

  但从地下出土文物看,合浦汉墓的规模与器物,远胜于徐闻。徐闻多有汉之瓦当,而合浦则有大量的汉青铜器。尤其令徐闻人“郁闷”的是徐闻县令陈褒葬于合浦,墓中还发现了“徐闻令印”。不仅如此,合浦汉墓还出土了刻有“九真府”字样的提淘壶,九真府在今天的越南境内,是不是交趾人归葬故里,不得而知。至少说明,汉代合浦的政治地位要优于徐闻。

20105月,合浦在处理污水管网的工程中,发现了一片汉代建筑物柱础地基的五个直径1.5米左右的磉墩,足以推想该建筑的宏大。故推断这个地方就是汉代的合浦城。通过这个建筑遗址,专家基本上锁定了古代合浦港口的位置。又一个“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呼之欲出。

 

南海开洋

  在中越界河北仑河的入海口处立有一块界碑,上刻“大清国钦州界”几个大字。在徐闻县最南端滘尾角,那里也有一块刻有“分水线”的石碑,人们叫它“分水碑”,它是北部湾的东界。北部湾面积接近13万平方公里,比渤海的面积略大。它连两国抱三省通南海,自古即是中国的开洋重地。

  合浦、徐闻港从汉代兴起后,一直到魏晋时,都相当发达。此后,随着梅岭孔道的畅通,使广东与中原的联系日益频繁,三江并流八口通海的番禺(广州)成为岭南重要的港口;帆船多从番禺到琼州,而后直下南洋,使得合浦、徐闻不再是航行东南亚各国的必经之路。唐代以后,这两个汉代大港逐步衰落。

最后说一句,所谓海上丝绸之路,其主要路线是珠江口正对着的下南洋之路,到了马六甲转入下西洋的航路。无论在时间上,还是空间上,文献与考古实物都证明南海大海湾所连接的徐闻与合浦为始发,其时间点,是以汉为起,不可能以宋为始,至于什么茶叶之路始发港,还有瓷器之路始发港,乱点“起点”,统统“始发”,就更搞笑了。

 

(来源:深圳晚报,2014912日,作者:梁二平)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话: 86-10-88828000 京ICP证 04008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