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一带一路研究中心> 中方视角

中方视角

“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和意义

时间: 2014-12-11     作者: 郭宪纲    责任编辑: 李敏捷

郭宪纲

365皇冠体育副院长、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主任

 

    20139月和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亚分别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The Silk Road Economic Belt)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21th-Century Maritime Silk Road )倡议(Initiatives),简称为“一带一路”(The Belt and Road)倡议,并写入了中国共产党十八届全会文件。

“一带一路”涉及60多个国家和地区,包括东南亚11国、南亚8国、俄罗斯、蒙古、中亚5国,其他独联体6国、西亚北非16国、中东欧16国。这60多个国加上中国占世界陆地面积30%,人口的60%GDP30%。因此,“一带一路”倡议涵盖的区域十分广阔,构想宏伟。中国在实施“一带一路”倡议中不干涉地区国家内政,不寻求势力范围,不追求势力范围,不追求主导地位,要在亚欧非实现互联互通:即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一带一路”不建立新的组织或取代现有的地区合作组织,如上合组织,而是在现有的合作基础上升级。

“一带一路”倡议引起相关国家的高度关注,周边国家大部分都表示支持。俄罗斯最初有疑虑,但中国与俄罗斯沟通后,俄罗斯打消顾虑,表示希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俄罗斯在远东的两条铁路相连接。美国也不反对,甚至欢迎与美国的“新丝绸之路”计划对接。蒙古也希望“一带一路”能与蒙古的“草原之路”衔接。

当下,“一带一路”倡议已成为国际社会热议的话题,尤其是对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的原因议论很多,有些人士疑虑崛起的中国要通过“一带一路”控制亚洲的经济,将美国挤出东亚。这种观点实际上还是没有摆脱传统的思维模式,仍然以旧的眼光看待“一带一路”倡议。

那么,中国为什么提出“一带一路”的倡议,为何以丝绸之路来命名这一倡议,原因很简单,因为古代丝绸之路的精神是和平友好、包容开放、互利共赢、互鉴互助。而在当前,中国要进一步开放,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实现共赢,建立和谐世界,就需要付诸行动。“一带一路”的倡议就是最重要的举措。当然,这是前人所没有走过的路,是一条探索之路。具体言之:

一是为了打破“国强必霸”的魔咒。人类历史上,一条铁律是新兴大国和守成大国或迟或早必然发生战争,他们的关系是零和游戏,无一例外。因此,随着中国的崛起,关于中国力量上升后要控制亚洲、非洲,乃至全球,要与美国必有一战的说法甚嚣尘上。任凭中国反复表示要建立和谐世界,中国要与美国建立新型大国关系,并与周边国家和睦相处,但这种中国要主导世界论调还是不绝于耳。看来,人们已经习惯了旧的思维方式,改起来难度相当大。

面对这种思维定式,除了在外交上,在双边和多边的国际舞台上解释中国的和平愿望外,采取行动改变这种传统思维模式是十分重要的。“一带一路”就是要建共赢之路、共同发展之路,要带动周边地区共同繁荣。中国要以这种造福于地区和世界的行动打消国际上对中国发展的重重疑虑。

二是稳定周边的需要。中国周边长期处于动荡不安。恐怖主义在西亚、北非、南亚十分猖獗,搅得民不聊生,难民巨增,流离失所,人民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这股极端势力还向中亚、俄罗斯和我国西部渗透。上述地区大多贫穷落后,有利于恐怖主义繁衍。所以中国要帮助他们摆脱贫困。先修路,搞贸易,互通有无,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三是亚洲和非洲和平发展和复兴的需要。亚洲和非洲在近代受到西方列强的侵略和殖民统治,独立后经济长期处于落后状态。近来,亚非地区经济发展势头喜人,但毕竟基础较差,需要加强合作实现复兴的目标。中国与亚非其他国家人民的命运相同,属于同一命运共同体。中国不仅自己复兴,而且要带动整个亚洲和非洲复兴。亚洲和非洲发展起来,中国的复兴和繁荣才可以持久。

四是推动中国自身的发展需要,特别是中国中西部的发展需要。改革开放30 多年的快速发展后,中国经济成就很大,但不平衡。中西部占中国面积的80%,人口的60%,但GDP不到全国的3分之1。这需要在新一轮对外开放的大环境中解决,具体而言就是要充分发挥中西部自身优势,利用与邻国交往的便利优势,互通有无。

五是亚洲区域合作的需要。亚洲区域合作组织很多,但泛亚合作没有实质进展。合作水平也不高:欧洲内陆运输条件很好,跨境没有关税和路费,物流成本很低,只占整个生产成本的5%,最多不超过8%。而亚洲要高得多,占到30%40%左右,跨境的要超过40%。一个集装箱从上海海运到伊斯坦布尔不到3000美元,但是走陆路运输要8000多美元,原因是基础设施差、关卡太多。

中国提出“一带一路”的倡议绝非宣传,而是基本具备了实施的经济和技术条件:

一是中国的经济总量已居世界第二,2014GDP突破10万亿美元大关,制造业在2010年就已成为世界第一,外汇储备雄厚,可为“一带一路”倡议涉及的区域的基础设施建设进行投资。据亚洲开发银行测算,2020年前,亚洲地区每年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需求高达7300亿美元。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多国共同来解决。中国已表示建立400亿美元丝路基金,亚洲投资银行也支持“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

二是中国的高铁技术业已成熟,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且具有价格优势。要致富先修路,而铁路是运输的主要交通工具,横贯亚欧大陆的铁路如达到时速200公里以上,时间大大缩短,经济效益倍增。比如,从上海到鹿特丹空运一个40英寸集装箱要45000美元,但只需要一天;海运3000美元,需要35天,铁路运输按时速100公里15天到达,需要9000美元。如果时速提高到200公里以上,运输成本可大大降低。

尽管条件具备,但由于“一带一路”是一条人类所没有走过的路,会受到许多旧思维、旧模式的干扰,因此,在实施的过程中还需要不断进行探索,克服困难,走出一条全新的路。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话: 86-10-88828000 京ICP证 040089号